2009年7月22日

台北藝術節

我和錦蘋的再次相遇

夏日的台北有好多事情正在發生著!暫且不管問題不斷的新捷運,或是重回舊名的中正廟。期待台北的八月也像愛丁堡一樣,有許多好看的演出,不管是國 際性、本土的專業表演、或是一群對藝術充滿熱情的藝穗們,都讓人興奮盼望!像這樣的劇作演出,光聽這題材就讓人覺得感動!大家快快一起去感受有聲與無聲的 力量!
文/cicia
回想起去年七月,如火如荼地準備此生第一次的兒童藝術節的活動籌備之際,總監Victoria丟了一個資料夾到我桌上說,明年有聽障奧運,這個法國節目,有手語演員的參與,你研究看看。於是,我接過了那一份有聯合報轉譯自紐約時報的報導,還有一份團隊介紹的資料夾。

認真翻了翻,赫然發現,這節目不只有聽障演員手語演出,還有現場音樂,更讓我開心的是,打擊樂手是中文名字,LIN CHIN PING,拼音念了一下,難道是我認識的那位留學法國的揚琴音樂家林錦蘋嗎?立刻打電話給錦蘋,證實果然是她在法國時,所參加的一個演出。



她非常開心我們找到這節目。這節目在巴黎演出時,轟動的很。女主角之一艾曼紐‧拉波希特天生就聽不到,而且是個很棒的演員,曾經主演法國版的「悲憐上帝的女兒」,並獲得莫里哀獎的她,在本劇中,飾演最重要的三女兒,比手語,但有其他演員幫她說話,而不只她,一般演員也比手語,因此在觀賞的過程中,你幾乎看不出誰是聽障,誰是一般演員。是由手語與說話交錯呈現的演出。

飾演李爾王的是女演員柯蕾蒙婷‧葉尼珂,她曾是陽光劇團的當家主角,跟隨莫努虛金期間,曾主演過莎翁的《第十二夜》,以及法國當代女性主義者也是重要劇作家及小說家--海倫、西蘇((Hélène Cixous)的《高棉國王希哈奴》、《夢中的印度》。

至於林錦蘋所擔任的打擊樂演出,她說,導演強調一定要讓音樂家在台上被看到,因為他們所代表的正是這3個女兒。而音樂設計Jerome Combier傑泓‧龔必爺是得獎音樂家。這個作品音樂層次豐富,代表3個女兒的風格明顯,增添了本劇的深度。

聽完了錦蘋的說明之後,我興奮地回報給同事。身為藝術節的節目組,雖有私心,但一切還是按照程序進行。從資料準備、評議會議,總監飛到法國親自與導演討論,及至今年5月,終於把所有的行政流程走完,完成簽約。

期間,瑪麗‧蒙特凱妮導演是與我通信的最主要聯絡人。據錦蘋側面觀察,身為義大利裔法籍的貴婦太太,瑪麗是個有義大利的熱情與法國藝術家性格的人,處理行政事務上,因為沒有專人協助,往返之間,會感覺比較沒有效率。但完成之後,也會有熱情而溫馨的回應。

從認識手語到使用手語在劇場演出,瑪麗導演用近乎編舞的方式,來編導這作品。手語與語言的交錯,幾乎毫無滯殆的流暢進行。正如導演所說,三女兒自覺對父親的愛比語言豐富,於是,她用手語表達無話可說。那個手勢的堅定與其背後意義的沈重,我看了,幾乎掉淚。就如,當年侯孝賢導演拍攝《悲情城市》時,梁朝偉的啞巴角色,讓歷史的沈痛在靜默中,慢慢滲透染進人們的心靈。
在這齣戲裡,文本的重新詮釋,也是瑪麗導演要凸顯的新的議題之一。沈默的手語是其一,刻意用K. LEAR而不是用King Lear,也是在玩弄文字的遊戲。K可以代表KING,也可以是KILL,甚或是讀者自己的解釋。

七月份,錦蘋跟我說,她即將飛去巴黎,與其他人開始排練。最近接到導演一封信,談到這演出,著實獲得法國許多的關注,尤其是手語演員參與本劇的工作過程。有一組團隊在紀錄本劇工作、排練、演出的情形。此紀錄片,預計在法國、歐洲、亞洲NHK、加拿大等地播放。而臺北藝術節是本作品首次到亞洲演出,他們也將隨行記錄。臺北藝術節的名號,將隨著本紀錄片於各地曝光。

此刻,行銷宣傳片四處播放,推票售票,也無非想讓這感動人心的經典作品,在燠熱的夏季,帶給觀眾心靈的平靜,思索,實話的意義。

精彩片段http://www.taipeifestival.org/Content/FilmContent.aspx?id=5298&BillID=226


關於林錦蘋
畢業國立藝專、中國文化大學,主修揚琴。
後赴法國修習打擊樂,先後考入法國國立馬爾梅森音樂院、法國國立巴黎音樂院,並獲打擊樂高級演奏家文憑。
演奏風格多元,具豐富跨領域及跨界演出經驗,活躍在台灣及法國各大音樂表演舞台。
有興趣的 請上google查詢

---